那些在校报的日子
○胡锦

期次:第19期       查看:76







  去年三月份,也是在校报的年度学生记者表彰会上,那时我大三,获得了“十佳学生记者”的光荣证书,自认为给在校报的这几年画上了一个比较圆满的句号。当时我站在台上,老师问我有没有准备讲话的内容,我木然摇头。每每回想,时常后悔,因为我以为那是我最后一次参加校报的表彰会了。其实在校报的这几年,作为一个资深铁杆校报人的我对校报的情感和想要诉说的衷情何需那一页页所谓讲话稿的单薄的纸。好在今天有幸能再次参加校报的表彰会,弥补去年的遗憾,对于在校报的鲜活回忆与那份深情,我想我会或平心静气或心潮澎湃喋喋不休,娓娓道来。

  大一的时候加入了六个社团,那个时候想让自己在学习之余多锻炼自己的处事应对、执行能力,希望多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每天都很忙很充实。大学生通讯社并非我第一个加入的校级社团但却是我想要坚持到最后的那一个。
  要成为校报的正式成员是有考核的,还记得那个时候学长学姐要求每周定时定量交校园新闻或是文学稿题材的两篇稿件,仔细回想,那个时候不管多忙,每周都会抽时间静下心来写作,不管刊登与否,都雷打不动的在周日交稿,针对这一任务付出的努力,治好了我拖延症的坏习惯,也让我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在慢慢进步,每隔一段时间看不久前写的文章就会有嫌弃之感,于我而言这就是一种进步。因为需要写作灵感,所以让我更加留意身边的小事和感动,发现美的眼和感受温暖的心成了我对生活的敬仰。当时也有很多小伙伴因为“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坚持不下去在考核期慢慢退出。现在想来,真正留到最后的一定是十分喜欢写作亦或者是我这种对记者梦、新闻梦有着深重执念的人了吧。其实加社团是这样,生活里任何一件小事亦是如此,人总要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想要什么,才能不管过程多艰难与孤独也要朝着目标勇往直前直到最后一刻。努力从来不会白费,有些路也从来不会白走,在未来它或早或晚都会以另一种形式为你助力。
  我始终记得当自己第一次在校报上发表了文章时的那一份喜悦与激动,当时明明只是一个豆腐块大小的版面也能高兴很久进而铆足劲儿继续坚持写作,心里默默下决心:下次一定要刊登完整的文章。到后来,一点点努力,慢慢能做好,也陆陆续续在校报上发表了一些文章,偶尔也会得到老师的夸奖和鼓励,说有进步,这是我在不断进步道路上的动力所在。我依然有每隔一段时间回顾之前写的以及发表的文章的习惯,仍旧会觉得文笔幼稚亦或者青涩,可是有什么关系,我更加坦然接受自己的那些不圆满和那些幼稚青涩的笔触,“这就是一种长进啊”,我总对自己说着。但我始终忘不了第一次上报哪怕是小小的版面那个时候那种发自内心的喜悦与斗志。生活里总有一些事会随着经历而变得麻木和习以为常,也总有一些事很难坚持到底,但庆幸的是仍有一些东西还想要坚持,是喜欢亦或是值得,于我而言,写作是这样,在校报的宝贵经历亦是。
  在校报的这几年,接触过无数各式各样优秀的人,校报老师们以及校报人的寄情翰墨笔耕不辍的精神以及校报最初崇尚的“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信条无一不在影响震撼着我。还记得两年前做的校报关于优秀毕业生的一个专访,采访对象是一个很优秀的学长。采访结束后我感触很深,当时写下这样的话:和优秀的人接触会有想要变得优秀的欲望,要坚持到无能为力,努力到感动自己。两年后,于我而言,优秀的定义便是在追寻心中所爱的路上,坚持不懈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非常感谢大学四年能与校报邂逅并在校报度过这段宝贵时光,也希望校报能越来越好。
  (作者系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18届毕业生,本报学生记者,考取武汉大学新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