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入生活的底层
——读萧红的《呼兰河传》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郭笑彤

期次:第2期       查看:39



  近来又读了萧红的《呼兰河传》,原本被悲惨浸染得波澜不惊的情怀又开始萌动出种种震撼,为她笔下麻木不仁又逆来顺受的灵魂。接触萧红,是在初中的课本,书中节选了第三章童年后花园的生活经历片段。当时青涩,并不懂其中辛酸,加上那段悲剧色彩较少,只是展示了萧红童年阶段的无忧无虑,一切都是儿童的视角,我也读不出她何以表达心中的那份怅然和忧伤。后来在课外读物上读过节选的小团圆媳妇,很惊讶为何众人要对一个健康开朗的女孩子如此苛刻以至于下毒手,从此便对这本书充满了兴趣。机缘巧合,今天读完,心里真的受到了很大的触动。
  我觉得一个真正伟大的作家就是敢于描写出那些寻常人难以启齿的文字,那些无病呻吟的三流作家描写内心的悸动无非是一堆华丽文字的堆砌,男女主角的相遇总是充满巧合,处处彰显天人合一的机缘巧合,铺垫做完往往就是平步青云麻雀变凤凰从此生活无忧,所以说童话只能是童话,一点都不贴近生活。真正的生活是余华的作品《活着》里面的福根一样,一落千丈之后根本就没有绝地反击的机会,岁月老去之后青春活力全都消耗殆尽,最终落得亲人尽失尘归大地的结果,一切都空白得像是没有存在过。没有生活在底层的经历是不会想出一个从来吃不饱的小孩在遇到豆子之后撑死的结局,生与死只是薄薄一张纸的距离,哪是什么不可逾越的鸿沟。
  曾经在大冰《好吗好的》扉页读过一句话,直到现在还觉得很有道理,是大冰引自《这个杀手有点冷》的台词。
  人生是生来就如此艰难吗,还是只有小时候如此?
  从来如此。
  这句话被广泛引用,可见是有一定道理的。童年的记忆会在一个人心里烙下一生的烙印,一个从小在底层摸爬滚打的人长大之后若是成了作家,那么他的作品定会入木三分。初读萧红的文字中小团圆那一章节,只是感觉到残忍,完整读完那个故事,却发现底层民众不仅是残忍,而是残忍与愚昧造成的麻木。小团圆媳妇原本是一个健康开朗的女孩,却在婆家的教训下变得患得患失,最后反抗不成,竟然活活被开水烫死了。
  萧红说,小团圆媳妇活着的时候大家不同情她,当她被开水烫晕之后,大家反而开始同情她了。这句话没有对那些看热闹的人提出一句非议,但是讽刺之情溢于言表。麻木到了极致,甚至反抗都不起作用,小团圆媳妇说,“看吧,待会要洗澡了”,此般置身事外好像被折磨的人不是自己,仿佛自己也在看一出精彩的戏。她婆婆在其生前剥尽她的衣服,让她赤裸裸在众人面前洗澡时丝毫没有考虑她的感受,等她被开水烫晕致死之后反而责怨她不穿衣服。生前被人遗忘甚至虐待,死后却受到贵宾级待遇,人们唯恐冤魂化作厉鬼索命,却不懂在生前多发善心。小团圆媳妇就是在那种可悲的封建环境下,被麻木的众人狠心的婆婆活活弄死,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剧。
  再如磨坊的磨官,由于社会地位卑下,娶了媳妇之后被惟恐天下不乱的众人各种非议,最终他的妻子因为难产去世,人们把她的种种行为都理解成自杀,并争先恐后地左右围观,就算被自杀场景吓得无法安眠也不能错过此般“盛会”,好像能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建立起自己的快乐,即便这种快乐要付出别人生命的代价。没有看到磨官自杀,人们便在各种场合提起他的种种伤心事,企图激发他的悲痛感,故意戳人痛处然后幸灾乐祸同情一番,多么可悲又自私的思想!可是愚昧的众人就是如此乐此不疲,发扬光大各种传统恶习。这正如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中众人对于祥林嫂的悲剧变本加厉地大加传播,以别人的悲惨来陪衬自己的乐趣。
  底层在作家笔下多会迸发出悲剧的色彩,当生活的温饱都解决不了的时候,各种勾心斗角就发生在亲戚族人之间,甚至是父子之间,令人慨叹不已。
  曾经听过山大一位专家的讲座,叫作《底层写作与人文关怀》,讲述的是如何去描述底层人民的生活,作者要有亲身体会参与,而不只是抱着悲天悯人的心态去轻触。写作中诸多挣扎,人性弱点与缺陷,一定是作者曾经有过的类似经验的再现。
  最贴近泥土的地方才叫生活,伟大的作品都站在离生活最近的地方。